浅谈数学核心素养下开展初中数学活动的探究
- 向秀兰
- 教学感想
- 2024-11-25 22:14:16
浅谈数学核心素养下开展初中数学活动的探究
内容摘要:
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不仅要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育,而且必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数学规律的科学精神,使学生学会用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本文从初中数学学生教育现状、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概念及意义、实施过程探讨了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
关键词:核心素养 活动课 探究 实施过程
当前数学教学的存在的问题较多,教师数学难教,自己也感到数学难学,初中数学教学中,不仅要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育,而且必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数学规律的科学精神,使学生学会用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本文对此作一初步的探索。
一、初中数学学生教育现状
(一)在数学学习中缺乏良好的情感体验
学生一般都缺乏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较多学生对学习难以形成愉快体验。普遍状况是,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愉快体验却大幅度下降,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态度与自尊、自信的发展形成一定反差。即使是学生看到数学的成功应用和获得较好成绩之时,其对数学也难以真正喜欢 。通过数学学习促使学习者获得自信和更多的成功感,是各国数学学习目标极为关注的方面,而这一点在我国数学学习中却表现得严重不足。调查表明,频繁的考试和高强度的解题训练,造就了较多学生的“失败者”心态,“一次赶不上趟,以后就次次都不行”,据此就认为自己学不好数学,今后也就考不上大学,存在这种想法的学生不在少数。数学学习中自信心的失落,促使我们对教学方法、方式及学生学习方法的反思,究竞是一味的灌输还是在数学活动中让学生合作探究中学习知识,体会成功。
(二)数学学习与社会实际相脱离
学生数学学习具有较强的自我封闭性,普遍注重“纯粹”技能技巧的训练和题型教学,脱离社会生活实际,即使一些数学技能掌握较好的学生,面对一些现实的数学问题也常常感到困难。初中毕业生半数不会填银行票据,不理解利润,看不懂股票走势图,弄不清有奖销售的概率,更不会计算分期付款。试想以后这些都是自己要解决的问题,都不能轻易解决。这样的数学教育置全民的数学素质于何地?
二、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概念及意义
数学探究性学习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数学学习的领域里,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并形成探究能力和确定主动探究态度的过程。一般形式为:教师指导学生从感兴趣的初中数学知识体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学生以个人独立研究或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养成初步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应强调知识学习是一个建构过程,必须突出学习者的主体作用。教师的讲解并不能直接将知识传输给学生,教师只能通过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的身份,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学习中去。此外,应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个性化特征,使其在知识学习中获得合理的个人经验的内化。因此,课堂上师生的交互和共同的活动显得至关重要,“学习共同体”的形成以及对课堂社会环境的营建成为获得数学学习成效的重要途径,也要求采用探究性学习。
三、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实施过程
(一)突出数学应用为主的动手做的活动
应用数学是学数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所以,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应该是教给学生在实际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最有用的数学基础知识,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形成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机会去运用这些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初中数学是基础学科,许多知识是比较抽象乃至于远离现实的,但这些知识将在学生今后的学习实践中发挥作用,是学生进一步深造的必备基础,因而要求学生把所学的知识都能立即在实际中得到应用是不现实的,也没有这种必要。让学生去完成一些教材上的实习作业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某种动手能力,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学生对数学应用广泛性的认识。
我们把初中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定位于以学生的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展开学习活动,让学生借助于一定的手段,运用多种感官,通过自己的主体活动,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使教学做融为一体,实践活动贯穿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始终。
(二)数学小调查
数学小调查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调查专题,主动获得信息、分析信息并做出决策的学习活动。一般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创设情境;二是研究探索;三是交流改进;四是实践;五是整理分析及总结。
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本10.3《从数据谈节水》
1、创设情境:
为了让学生积参与,热情投入,让学生通过一些与水有关的图片,产生对水的认识、联想和思考。请学生作一个调查。
2、研究、探索:
全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何设计问卷来调查与水资源和淡水资源有关的问题。每组学生讨论设计一个调查问卷,学生是否积极配合、支持、沟通并关注学生是否是有效情感倾注。
3、交流改进:
展示各小组的调查问卷,每组派一名代表,展示本小组的成果,说明设计思想,并相互尊重,倾听改进自己的设计。教师指导学生对问卷内容进行修改,各小组最后完善本组的调查问卷。
4、实践:先讨论如何实施调查,注意调查的时间、地点、对象,课内问卷调查学生,课外可以问卷调查父母等,然后实施调查。
5、整理分析及总结:学生完成问卷调查整理分析后,学生要展示交流,可以从问卷内容、调查过程,调查结果及整个调查过程中的体会去总结。
研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在相对开放的学习环境中,不拘泥于课本、教师等权威的影响,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独立思考,大胆探索,积极实践,大面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这对于激发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改善课堂学习的风气是极为有利的。
经济全球化、资源信息化、知识与信息的高度关税化,使得人们学习知识的方式有了深刻的变革,“仓库理论”受到挑战。取而代之的学校课程应是研究型课程”,学生的学习应是“研究性学习”,教师的教学应是“研究性教学”。教育发展的很快,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学习者的学习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徐学福,20世纪探究数学理论的发展几点启示(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10、4)
[2]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