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复习集体教案19——《动物运动和行为》
- 吴爱珍
- 工作记录
- 2023-07-09 10:12:43
凤凰县第一中学 2022-2023 学年度第 二 学期
八年级下册生物学集体备课教案
执教者 | 吴爱珍 | 课时安排 | 1 | 课型 | 复习课 | |||
课 题 | 第二十讲 动物的运动、行为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 主备人 | 吴爱珍 | |||||
教学目标 | 1.哺乳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 2.动物适于运动的特点及运动的实现 3.动物行为的特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异同比较;社会行为的特征 4.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生物反应器以及仿生的原理 | |||||||
考点扫描 | 教学内容 | 个性补充 | ||||||
一、动物的运动 | 1、运动系统的组成:
(1)关节灵活性:关节软骨和关节腔内的滑液。 (2)关节牢固性:关节囊和关节囊外面的韧带。 (3)脱臼:关节头从关腔内滑脱出来。
(1)特点:受到刺激而收缩。 (2)每块骨骼肌至少附着在两块骨上。
4、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
(2)当骨骼肌受到 神经 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产生运动。 (3)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 (4)任何一个运动都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由多个器官、系统协调配合共同完成的。(神经、消化、呼吸、循环等系统) (5)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 |||||||
二、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 1、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小鸟喂鱼、公鸡打鸣、蜘蛛结网)——动物生存的基础。 2、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老马识途、小狗算术、山雀偷奶、望梅止渴)——动物适应环境、生存和繁衍的保证。 3、特点:先天性行为是学习行为的基础;学习行为越复杂,适应环境能力越强;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 | |||||||
三、社会行为 |
| |||||||
四、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
(1)维持生态平衡; (2)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2、生态平衡概念:在生态系统中, 生物的种类、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 占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 |||||||
课堂延伸 | 1、生物防治:(1)方法:以虫治虫、以鸟治虫、以菌治虫;(2)意义:减少农药使用,减轻环境污染。 2、动物与仿生:模仿动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 (日光灯与萤火虫、宇航服与长颈鹿、蝴蝶与人造卫星) | |||||||
课后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