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复习集体备课教案18——《动物的类群-脊椎动物》
- 吴爱珍
- 工作记录
- 2023-07-09 10:10:50
凤凰县第一中学 2022-2023 学年度第 二 学期
八年级下册生物学集体备课教案
执教者 | 吴爱珍 | 课时安排 | 1 | 课型 | 复习课 | |||
课 题 | 第十九讲 动物的主要类群(脊椎动物) | 主备人 | 吴爱珍 | |||||
教学目标 | 1.各类动物的主要特征和代表动物。 2.动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3.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 |||||||
考点扫描 | 教学内容 | 个性补充 | ||||||
一、动物的分类 |
动物 无脊椎动物:体内无 脊柱 ,如蚯蚓。 | |||||||
二、鱼 | 1.鱼在水中生活两个至关重要的特点是:一是靠 各种鳍 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能在水中 呼吸 。 2.鱼的身体分为 头部 、躯干部和尾部。水由口进入,从 鳃盖 后缘流出,流出的水中二氧化碳增多,氧气减少。(口和鳃盖交替活动) 3.呼吸器官是 鳃 。它的主要部分是 鳃丝 ,里面密布毛细血管。增加了气体交换的面积。 4.鱼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1)体形:梭形,减少游泳时水的阻力;(2)体表:覆盖鳞片,上有黏液,减少摩擦;(3)侧线:感知水流,测定方向;(4)用鳃呼吸,用鳍游泳(胸、腹、背鳍维持平衡,尾鳍控制方向)。 5.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6.代表:四大家鱼:青、草、鲢、鳙。 | |||||||
三、两栖动物 | 1.代表:蟾蜍、蝾螈、大鲵和青蛙。 2.主要特征:变态发育;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3.青蛙与水陆生活相适应的特点:(1)体色:保护色。(2)体表:皮肤裸露,湿润,(辅助呼吸);(2)体形:头部呈三角形(减少阻力),前肢脰小(支撑),后肢发达(跳跃),趾间有蹼(游泳)。 4.种类和数量减少的原因:环境污染和水水域面积减少等原因。 | |||||||
四、爬行动物 | 1.代表:蛇、龟、蜥蜴等。爬行动物是真正适应陆地环境的脊椎动物。 2、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特点:(1)头部后面有颈(头部可灵活转动);(2)四肢短小,能贴地面迅速爬行;(3)皮肤表面有角质的鳞片或甲,减少水分蒸发;(4)肺发达,可独立完成气体交换;(5)陆地产卵,卵外有卵壳,摆脱对水环境的依赖。 3、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 |||||||
五、鸟 | 1、鸟类、哺乳类为 恒温动物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及无脊椎动物均为 变温动物 。 2.鸟类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有气囊辅助肺呼吸。 3、鸟类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1)减轻体重:骨薄且中空;无齿、无膀胱,直肠短不储存粪便。 (2)减小阻力:流线型;被覆羽毛。 (3)飞行器官:翼;胸肌发达,动力充足 (4)能量供给:食量大,能获取足够的有机物;双重呼吸,供氧能力强;心脏运输能力强。 4、双重呼吸:每呼吸一次,在肺发生两次气体交换。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气囊起暂时贮存空气,辅助呼吸作用) | |||||||
六、哺乳动物 | 1、哺乳动物大多体表被毛,起到保温的作用,属于恒温动物。 2、胎生、哺乳: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3、哺乳动物具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能够灵敏地感知环境的变化并及时作出反应。 4、牙齿分化:门齿、臼齿和犬齿。食草动物没有犬齿,且盲肠发达(利于消化食物纤维)。 5、哺乳动物特有特点:体腔内有膈,胎生哺乳。 6、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有门齿、臼齿及犬齿的分化。 | |||||||
知识汇总表 |
| |||||||
课后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