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湖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考核平台的工作,本平台于2022年10月31日24:00后,迁移到【校本教研云】。请前往【校本教研云】完成能力点。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湖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考核平台的工作,本平台于2022年10月31日24:00后,迁移到【校本教研云】。请前往【校本教研云】完成能力点。

免费开通校本教研云>
查询历史考核记录>

如何使用贝壳网教学资源

王受吉的个人主页

永州市第一中学
  • TA的主页
  • TA的资源包
  • TA的文章
  • TA的荣誉

历史新课程教学的向导

王受吉
工作记录
2019-11-28 13:32:39

历史新课程教学的向导

——品读《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与学》

20075月在长沙举行了湖南省第一期高中历史新课程骨干教师培训,培训组织方只发了历史课程标准和三本历史教材,而当时与会教师最热切期盼的新课程课堂教学指导和相关教辅资料,在会场和相邻的省新华书店都不曾见到。暑假期间永州市组织的第一期高中历史新课程培训班上,老师们也纷纷提出了同样的要求。

2008年永州市第二期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师培训班开班之际,欣释汪瀛、张建军、谢晓华三位本省名师合著的《高中历史新课程教与学》已经出版发行,参加培训的教师喜出望外,争先捧读,热烈讨论,普遍认为这部著作堪称我省历史新课程教学的向导,对于推动我省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和提高历史教育教学质量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品读之余,掩卷沉思,《高中历史新课程教与学》的特色和魅力之处清晰可循。

一、视野开阔,内容全面

本书主体内容涉及对新课程标准和新课标教材的解读、历史新课程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以及历史新课程要求下的教学评价和新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等八个方面,并附有《株洲四中2007届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规划与实施》供参考。基本囊括了新课程改革以来全国历史教学界实施历史新课程的理论和和实践成果,为我省新参加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教学的学校和教师提供了坐标和依据。

二、深入浅出,贴近实际

新课程的理论广泛而深邃,历史学科的相关理论更是浩繁而庞杂,要求每一个历史教师全面系统地阅读新课改的背景材料,未免不切实际。汪瀛老师数十年躬身兼负中学历史一线教学、历史理论研究和历史教材编写,深谙历史教学理论要求之高、深察历史教师教学任务之繁,与其他作者一起把握理论联系实际这一基本原则,将“专家之言”与“教师之需”有机融合,对新课程中关乎教材、教学、教研、教改的基本原理结合日常教与学可能涉及的问题进行阐述。特别是第四部分《历史新课程下的教师与教学方式》,五个子目中均引用了大量先期课改省区历史教学中遇到的案例,这对初涉新课程课堂的教师提供了不可多得的间接经验和备课参考。

三、教学并重,着眼能力

历史研究性学习对于提升教师水平和培养学生能力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这是传统历史教学的“难言之隐”,又是新课程历史教学的关注所在。作者在本书第六部分《历史新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中专门对此作了重点阐述和详细指导,涵盖理论依据、基本特点、教学目标、实施步骤、成果评价等十个方面,对中学历史新课程改革这一重点和难点问题提供了科学的、具体的、规范的指导,使一线课改教师不再对研究性学习感到高深莫测、可望不可及;同时也启示教师和学生,要树立“大历史观”,历史教学的功夫在课外,历史教科书只是有限的历史常识,要达到增长学识、开阔视野、养性修身、明理励志的历史教学目标,必须超越历史教材、超越历史课堂。

三位作者都是笔者所熟悉且仰慕的同行,亦长亦师,他们“知而行”、“行而思”、“思而言”,厚积而薄发,凝结成20余万言的课改宏篇。限于全国新一轮课改时间不长,素材不丰,思考未及,而广大历史教师对于此类著作又需求甚急,本书在介绍历史学术新观点、收集课改新课例、引导历史教学新方式等方面,未尽顾及,如对当今社会反响较大的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各位“大师”、凤凰台《世纪大讲堂》各位“堂主”的历史探究方法和历史知识传授方式都未予评说。

感谢三位作者,期待省内外各位名师为历史新课程实验奉献更多的杰作。


最新文章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湘)字第034号     Copyright 2017 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教育出版社分公司 湘ICP备1500379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