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指导中学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的给力之作
- 王受吉
- 工作记录
- 2019-11-28 12:26:01
一部指导中学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的给力之作
——读《中学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感言
(汪瀛、曾中华著,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年12月第一版)
湖南省永州市一中 王受吉
2010年7月在湖南省新课程历史骨干教师培训课上,湖南师大历史文化学院教研室主任余柏青老师在《做一个教“活历史”的优秀教师》的讲座中,呼唤中学历史教学要用“活材料”教学、用“活史实”思考、用“活思维”引领学生。
2010年10月,《湖南省中小学学科教研(备课)组建设基本规范(试行稿)》颁布,11月湖南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样板校建设实施方案(讨论提纲)》发布,12月在株洲芦淞区召开了首届全省教研(备课)组建设现场研讨会。无论是文件内容还是各校的经验介绍,都在关注校本教研的实施。
目前各级各类学校,只将教材、教师教学用书和所谓权威的高考教辅资料作为高中教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仍是司空见惯、习以为常、心安理得的普遍现象。在这样的教学常态之下,“教活历史、培养能力、开拓历史教学的阳光道” (余柏青老师语)无疑是难以想象的。
在消化暑假培训内容、反思自身教学实践、继续摸着石头过河的时候,读到了汪瀛老师和曾中华老师合著的大作《中学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凝神品读、对卷遐思、交流比较之后,深切感到这是一部指导中学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的给力之作。
汪瀛老师早在永州工作期间已是名扬三湘的历史教学教研专家,在株洲市点名招贤纳士之前,是永州市唯一在职的历史特级教师,时任永州三中历史教研组长兼芝山区历史教研员。到株洲四中之后,更是如水得水,致力推进省内外历史新课程改革,成果倍出,已经名播海内历史教学圈。在湖南省首届教研(备课)组建设现场研讨会上,他所带领的株洲市四中历史教研组被评为省优秀教研组,他本人被评为省优秀教研组长。
曾中华老师从历史教学课堂一路上行,历任祁阳县七中校长、祁阳县教育局副局长、祁阳一中副校长,2010年被点将出任永州市规模最大、条件最好的全国先进民办学校——陶铸中学校长,一直倾心竭力为新课程教学改革披荆斩剌,既建设硬条件,更营造软环境。
这部著作凝聚了两位老师对新课程历史教学实践,特别是中学历史校本教研实践的总结和对历史新课程理论的阐述。有清晰的校本课程开发渊源勾勒,有厚重的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现实缕析,有具体的历史校本课程开发案例示范。从中我们可以接触到国内外关于校本教研的系统理论,感受到作者对省内外校本教研现状的观察和分析,领略到作者所在学校对校本教研的高度重视和取得的丰硕成果。这是一部贯彻国家新课程方案、落实历史新课程标准、指导中学历史校本教研的给力之作,对于推动中学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新学年伊始,受余柏青、汪瀛、曾中华、杨国斌等专家和名师的影响,或熏陶,或激励,或指导,特别是在这部历史校本课程开发专著的指引下,永州市中学历史教学的一帮同仁开始着手试水本土历史的校本课程开发。目前已初步完成《永州文庙考察》、《柳宗元与古代永州教育》、《永州文化之谜》、《永州名人逸事》、《瑶都江华人文风情》等课程的教学设计和PPT课件制作,并在初中八年级和高中二年级理科方向班级中进行了试验教学,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在永州市2010年度历史教学竞赛、论文评选、教学设计和课件制作评比等活动中,部分教师开始以本土历史为题材进行设计、制作和教学,其中一些教师的成果在全省中学历史教研活动中荣获了一等奖。这表明历史新课程改革和中学历史校本教研的观念在我市教师中得到了认同,并开始转化为课程实践。
感谢汪瀛老师和曾中华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