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精神:“潇湘汇流 德理归宗”
- 王受吉
- 工作记录
- 2019-11-28 12:24:03
“潇湘汇流 德理归宗”
永州市一中 历史教研组长 王受吉
永州精神的拟定是永州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的重要内涵,根据“再提炼”的五个目标和五个原则,本人将永州精神拟为“潇湘汇流 德理归宗”,现将拟定的依据和理由简陈如下,以供各界人士参考。
1.“潇湘汇流”既充分体现永州的自然特征,又足以彰显永州的人文风采,并将永州的自然环境、文化内涵、现实追求和美好愿景融为一体。
据《山海经》、《水经注》等典籍可以确认,“潇”即湘江上游最大的支流潇水,“湘”即湖南省最大的河流湘江。上海辞书出版社《辞海》“三湘”词条注释:“湘水发源与漓水合流后称漓湘,中游与潇水合流后称潇湘,下游与蒸水合流后称蒸湘,总名三湘”。潇水和湘江的融汇处恰在永州中心城市区划之内的蘋岛,并以“潇湘八景”之 “潇湘夜雨”和“永州八景”之“萍洲春涨”传名。以“潇湘汇流”代称永州或永州中心城市,普天之下无可争议,永州之地理位置和旖旎风光跃然眼目。
“潇湘”一词流传数千年,蕴涵灵动、韵律、清丽、典雅等多重意境,名著佳作之中层出不穷,如《山海经》之“澧沅之风交潇湘之浦”、柳宗元之“春风无限潇湘意”、杜甫之“如何关塞阻,转作潇湘游”、陆游之“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红楼梦》之“潇湘馆”、戏曲《潇湘夜雨》、琴曲《潇湘风云》……凡读书之人皆耳熟能详。
“汇流”寓开阔宏大、包罗万象、风云际会、奔腾不息、八方通达之意,可诠释为永州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改革建设势头强劲、对外开放政策宽松、未来发展前景广阔等形象意境。
2.“德理归宗”能够高度集中地体现永州人的历史贡献和整体风貌。
孟子曰:“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史记》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水经注》存:“九疑山盘基苍梧之野……山南有舜庙。”中华民族的道德始祖舜帝葬于现在永州市宁远县九疑山不存争议。
据清代学者黄宗羲的《宋儒学案》和近现代学者蔡元培的《中国伦理学史》、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任继愈的《中国哲学史》等著述,祖籍永州市道县的周敦颐被公认为中国理学的开山鼻祖。
中华道德和儒家理学在中国史上源远流长,长期居于传统文化的主导地位,全方位影响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伦理习俗的发展变化;甚至对海外华裔和所在国度也有一定影响。普天之下,凡华人聚集之处的社会活动无不有虞舜之德和濂溪之理的光芒闪耀。
历史上永州英杰辈出,文化丰厚,但就影响深度和广度而言,无出虞舜之道德和濂溪之理学右者。其他永州名人或以某专长闻世、或只是客居永州、或年代不甚久远,相比之下皆不足以作为永州人对外宣示的名片。
“德理归宗”意即道德之学和明理之学源出永州,再为世人所传承,足以展现永州人至真、至善、至美、至诚的精神归宿,足以彰显中华民族的文明源渊和人文内核。
3.以“潇湘汇流 德理归宗”为永州精神,融永州自然环境特征和中华文明渊源于一体,本真、特色、磅礴、豪迈尽在其中。在此基础上可以“潇湘汇流·德理归宗·永州”为核心词构思永州的宣传名片,名至实归而又琅琅上口,相信不仅可以激发永州人民的豪情壮志,并能够引发德识之士对永州这片奇景佳境的向往之心。
2012.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