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传团队封面
*请务必选择正确的学校,证书上将以主备人的学校名称为准
*如果没有找到您的学校,请联系客服:0731- 85486866/85486867
*本次大赛可跨校组队,所在学校为非必选项
1、请在12月1日之前完成报名和上传全部作品
点击上传封面
每个章节最多提供给支团队选择,如您在创建教案后长时间未编辑,管理员可能会取消您的选课,届时您需要重新选择章节备课。
如果您的团队成员都为同校老师,请尽快为团队补充所在学校信息,以免错失后期最佳组织奖的评选机会。
如果您的团队成员是来自不同学校,则无需补充所在学校信息。
*如果赛事会提供获奖证书,将使用作品名称作为证书中的作品名称,故请确保作品名称正确有效。
已有电子版教案的话,您可以尝试直接上传,免去来回复制的苦恼
作为八年级的学生,虽然被父母浓浓的爱包裹着,但大多数人认为理所当然,很少能真切地体验一下父母的拳拳爱子之情。不过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能够感受到浓浓的亲情,再加上已初步掌握了叙事性文章的阅读方法,这篇文章学习起来并不难理解。
我所执教的班级(330班)学生语文学习习惯较好,在本校同年级16个班中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听说读写与自主、合作、探究能力较强,而且他们大多数感情细腻而丰富。这为本课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评论(0)
多媒体辅助教学
评论(0)
知识与能力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
2、学习文章抓住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情感氛围。
2、研读课文,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以及精巧的构思。
情感与价值观
1、感受父子情深,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体会父爱的深沉与伟大,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和交流,学会关爱他人。
评论(0)
教学重点:
1、理解文章具体描写父亲“背影”的细节
2、通过朴实而饱含深情的语言,品味文章深沉的父子之爱。
教学难点:
结合背景,深入理解文章中蕴含的民族传统伦理美德,并能迁移到对自己生活的理解。
评论(0)
1、朗读法
2、研讨探究法
评论(0)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一些表现父爱母爱的图片,情境导入课文。
二、预习检测
1、作者简介
2、字词
字音:奔丧 狼藉 簌簌 迂 栅栏 踌躇 蹒跚 拭 琐屑 箸 颓唐
词义:狼藉 簌簌 迂 赋闲 勾留 踌躇 蹒跚 颓唐
三、整体感知:
1、这篇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
提示:时间、地点、人物、做什么(动词)
明确:两年前作者奔丧完毕,父子在浦口车站依依惜别的情景.
2、这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主要写谁?反映的主题是什么?
明确:背影 父亲 父爱
3、背影在文章中共出现了几次?并在每个“背影”前加一个动词。
<1> 惦记 背影(思念父亲)
<2> 刻画 背影(望父买橘)
<3> 惜别 背影(父子分别)
<4> 再现 背影(别后怀念)
你认为哪个背影最感人,最能体现父亲对儿子真挚的爱?
望父买橘
三、重点研读
1.齐读课文 第6 段。
讨论: 作者运用哪些描写方法来刻画背影?哪些地方能体现父爱?
父亲的背影
(外貌描写、动作描写)
a.父亲的穿戴 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 家境困窘
心情忧伤
身材 肥胖
b.走路的姿势 蹒跚 年龄大
腿脚不便
c.爬月台时的动作 探、攀 行动不便
艰难
缩、倾
2、 思考: 文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对儿子的疼爱?
四、拓展迁移
敞开你的心扉
你也一定被你的父母深深感动过,也许只是一个眼神,也许只是一个叮咛······有没有这样一幅画面,或者一个瞬间,它使你感受到浓浓的亲情?请叙述一个令你最为感动的片段。
五、课堂作业
2、选出蓝色字词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 A.琐屑(细小而繁多的事) 赋闲(失业在家)
• B.满院狼藉(乱七八糟的样子) 勾留(长时间停留)
• C.蹒跚(走路摇摆缓慢的样子) 大去之期(与世长辞)
• D.踌躇(犹豫不决) 暗笑他的迂(言行守旧)
3、指出下面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A.外貌 心理
B.动作 语言
C.外貌 动作
D.语言 心理
六、欣赏歌曲《父亲》
评论(0)
选择下载的格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