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单元作业设计案例
- 向秀兰
- 教学感想
- 2024-11-26 23:22:27
初中数学单元作业设计案例
一、作业设计背景
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减轻学生负担、提升教学质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初中数学作业设计需要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本文将结合具体案例,探讨初中数学单元作业的设计思路和实施策略。
二、作业设计思路
1. 尊重差异,体现自主性: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承认并尊重学习上的差异。作业设计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个性心理特征,提供不同层次的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
2. 积累知识,厚积薄发:数学学习需要逐步积累,作业设计应注重基础知识与拓展应用的结合,帮助学生在巩固基础的同时,提升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
3. 分层设计,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将作业分为基础巩固、能力提升和拓展创新三个层次,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作业设计案例
1. 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目标:掌握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作业内容:
基础巩固:解下列方程组
能力提升:若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组$\begin{cases} 2x + 3y = m + 1\\ 3x - 2y = m - 1 \end{cases}$的解满足$x + y = 1$,求$m$的值。
拓展创新:疫情期间,某人要将一批抗疫物资运往西安,准备租用汽车运输公司的甲、乙两种货车。已知过去两次租用这两种货车(均装满货物)的情况如下表:
1. 甲、乙两种货车每辆分别能装货多少吨?
2. 若有45吨的物资需要运往西安,准备同时租用这两种货车,每辆全部均装满货物,问有哪几种租车方案?
设计意图:通过分层作业,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逐步提升解题能力和应用能力。实际问题情境的设置,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
2.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
目标: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并能综合运用解决问题。
作业内容:
基础巩固: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D = 3cm$,$AB = 2cm$,则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为______。
能力提升: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F$分别是$AB$,$CD$的中点,连接$DE$,$BF$,四边形$DEBF$是平行四边形吗?说明理由。
拓展创新:李明同学在生物实验室做实验时,不小心碰碎了实验室的一块平行四边形的实验用的玻璃片,只剩下如图所示部分,他想星期六回家去割一块放回实验室,他拿着剩下的玻璃去玻璃店,聪明的技师很快就给他割一块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一样大小的玻璃片,你知道他用的是什么方法吗?
设计意图:通过基础题巩固学生对平行四边形性质和判定的理解,提升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创新题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四、实施过程与策略
1. 学生独立完成: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兴趣选择相应层次的作业独立完成。
2. 教师面批:教师对学生提交的作业进行面批,及时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加深理解。
3. 小结与反思:学生完成作业后,在作业本上小结当天的知识点、解题方法以及解题时的独到见解,教师给予鼓励和表扬,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兴趣。
五、效果分析与反思
1. 效果分析:分层作业的实施,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在作业中有所收获,基础巩固性作业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能力提升性作业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拓展创新性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2. 反思:作业分层设计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精心挑选和设计作业题目。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因材施教,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通过科学合理的作业设计,我们可以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实现“双减”政策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