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团队

上传团队封面

*封面尺寸410px*310px,大小1M以内,格式为:jpg、jpeg、gif、bmp、png、webp
  • * 团队名称:
  • * 所在区域:
  • * 学段学科:
  • * 团队类型:
    本校团队
    跨校团队
  • * 所在学校:

    *请务必选择正确的学校,证书上将以主备人的学校名称为准

    *如果没有找到您的学校,请联系客服:0731- 85486866/85486867

    *本次大赛可跨校组队,所在学校为非必选项

  • 收件地址:
  • 团队介绍:
    还可以输入500

报名

选择课程

点击上传封面

尺寸410px*310px,图片大小1M以内,格式限制jpg、jpeg、gif、bmp、png、webp
  • 学段:
  • 科目:
  • 版别:
  • 年级:
  • 阶段:
章节目录:
选择冷门课程,更容易出彩哦!

每个章节最多提供给支团队选择,如您在创建教案后长时间未编辑,管理员可能会取消您的选课,届时您需要重新选择章节备课。

评委确认

系统提示:您的团队还未选择所在学校

亲爱的老师:

如果您的团队成员都为同校老师,请尽快为团队补充所在学校信息,以免错失后期最佳组织奖的评选机会。

如果您的团队成员是来自不同学校,则无需补充所在学校信息。

磨课详情_贝壳网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湖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考核平台的工作,本平台于2022年10月31日24:00后,迁移到【校本教研云】。请前往【校本教研云】完成能力点。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湖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考核平台的工作,本平台于2022年10月31日24:00后,迁移到【校本教研云】。请前往【校本教研云】完成能力点。

免费开通校本教研云>
查询历史考核记录>

如何使用贝壳网教学资源

切换分站

当前位置:

能力点考核提示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湖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考核平台的工作,本平台于2022年10月31日24:00后,迁移到【校本教研云】。请前往【校本教研云】完成能力点。

比例的基本性质

  • 活动介绍: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2.让学生经历探讨“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的过程,使之更好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会组比例。

    3.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主动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愉悦。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准备】课件,扑克牌10张(2~10以及A),圆规一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一辆汽车4时行160 km,路程和时间的比是多少?这个比表示什么?

    (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你发现了什么?

    1216     3418   4.52..7    106

    教师:同学们发现4.52..7和106的结果是一样的,说明了什么?(这两个比相等。)这两个比你能用等号连接起来吗?(能。)请同学们用等号把这两个比用等号连接起来。

    二、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这节课我们在比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新知识。

    揭示课题——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板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探究比例的意义

    课件出示例1:两组同学同时在操场探讨竹竿长与影子长之间的规律。列表如下:

    竹竿长(米)  2    6……

    影子长(米)  3    9……

    教师:观察上表,你能写出多少个有意义的比?并求出比值。把这些比都写出来。

    学生讨论并写出比,教师选几个有代表性的比在黑板上板书。

    教师:观察这些比,哪些能用等号连接?把能用等号连接的比用等号连接起来。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32=96,62=93……

    教师:这些都是比例。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什么是比例吗?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比例的意义。(板书:比例的意义)

    教师:29和36能组成比例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指导学生说出“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要看他们的比值是否相等。”再判断

    25和80200能否组成比例?并说明理由。

    组织并指导学生完成书上第50页的课堂活动。

    3.认识比例的各部分

    教师:在一个比例里,有四个数,这四个数分别叫什么名字?同学们看看书就明白了。

    指导学生看书后汇报。

    教师:请同学们分别找出32=96和62=93的内项和外项。

    学生找出后,随学生的汇报教师板书:

    要求学生找出刚才自己说的几个比例的内项和外项,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出:在比例里,靠近等号的两个数是内项,剩下的两个数是外项;如果写成分数形式,那么可以用交叉的方法找出比例的内项和外项。

    4.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师:前面我们已经探究发现了比例的一个秘密,就是组成比例的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比例还有一个秘密,你们愿意去寻找吗?(愿意)你们任意找一个比例,把它们的内项和外项分别乘起来,又可以发现什么?

    学生初步发现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后,教师提醒学生:是不是每个比例都有这个规律,多找几个比例试一试,如果把这个比例写成分数形式,它是不是也有这样的规律呢?

    教师:同学们通过多个比例的探究,发现它们都有这个规律。你能用你自己的语言归纳这个规律吗?

    指导学生归纳后,教师板书: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并且告诉学生,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5.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

    教师:用比例的基本性质,也可以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请同学们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一下,0.425能否和1.275组成比例?为什么?

    学生讨论后回答:因为0.4×75=25×1.2,所以0.425和1.275能组成比例。

    三、巩固提高

    (1)说一说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

    讨论后指名说: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关系,有四项。

    (2)在65=3025这个比例中,外项是(   )和(   ),内项是( )和(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写成( )×( )=( )×( )。

    (3)下面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吗?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能组几个就组几个)。

    2,3,4和6

    四、全课总结

    先让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谈感想说收获,教师再进行全课总结。

    五、课堂作业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一的第1题。

    要求:第(1)小题用比的意义来判断,第(2)小题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第(3),(4)小题学生自由选择方法判断。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一的第2题,教师订正。

     

    教学反思

    整个教学过程主要由“探究”和“应用”这两大环节组成。“探究”是本节课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里,主要引导学生怎样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比例的秘密,整个环节力求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从中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设计中还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如要求学生写出所有有意义的比,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比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等。在“应用”这个环节里,一是强调及时应用、及时反馈,如学习了比例的意义后及时练习巩固,巩固反馈后再学习比例的基本性质;二是重视学生在练习中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使练习的针对性很强,增强了练习的效果。

    分享:

     


  • 备课内容:
    小学数学(人教版)
    六年级上学期
    4 比
终案 共1课时 2022-04-07
20:28
过程摘要: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2.让学生经历探讨“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的过程,使之更好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比例的意义...

配套资源:

暂无配套资源

研讨记录
团队成员参与统计(研讨发言统计)
字数
次数
磨课过程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湘)字第034号     Copyright 2017 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教育出版社分公司 湘ICP备15003799号-1

    已有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人教版)